一、学科基本情况
(一)基本情况
东北农业大学农业工程学科创办之初为农业机械化工程二级学科,该学科是学校创建之初的四大支柱学科,是我国首批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授权点学科点,在国内外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农业工程一级学科是黑龙江省重点学科,在余友泰先生、蒋亦元院士等一大批前辈的带领下,培养了2万多名各类专业人才,为地方和全国农业工程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目前,学科已形成了一支以杰青领军,年龄、学历、学缘、职称结构合理,富有朝气的创新型队伍;建有国家级平台1个,教育部平台1个,省部级平台11个,实验室面积2.5万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1.2亿元,整体实力居国内先进水平。近年来,承担各级各类课题450余项,总经费达1.6亿元。获国家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6项、二等奖10余项。
(二)历史沿革
农业工程学科于1998年9月建立农业工程博士后流动站,2000年6月获批农业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农业工程学科一级学科设有农业机械化工程、农业水土工程、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4个目录内二级学科,自设农业系统工程与管理工程、农业人工智能2个二级学科和寒地黑土工程1个交叉学科。农业机械化工程学科是学校创建之初的四大支柱学科,1981年获首批博士学位授权点,1989年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2013年入选黑龙江省535领军人才梯队建设第一层次,在国内外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农业水土工程于1986年被批准为硕士学位授权点,2000年被批准为博士学位授权点,2010年被评为黑龙江省重点学科,同年入选黑龙江省领军人才梯队,2022年入选黑龙江省优势特色学科。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于1985年被批准为硕士学位授权点,2000年被批准为博士学位授权点,1998年入选黑龙江省重点学科,1999年入选黑龙江省级重点学科与省级领军人才梯队,2007年批准为省重点建设专业,2019年入选首批黑龙江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三)建设目标
农业工程学科围绕北方寒地现代大农业绿色发展重大战略需求和学校“双一流”建设目标,通过学科交叉融合,实现各学科方向协调发展,学科整体实力进入国内第一方阵。建立健全新型农业工程人才培养体系,加快引进和培养学科领军人才和青年拔尖人才与团队,显著增加承担国家和地方重大科研项目的数量,全面提升服务区域发展和国家战略能力,大力传承弘扬创新院士精神,形成国际合作助力学科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学科综合实力和办学水平显著提升,科技创新支撑引领作用进一步增强,为国家粮食安全和乡村振兴战略以及黑龙江省“农业强省”“生态强省”发展,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
二、主要研究方向及合作导师队伍
学科立足黑龙江,着眼全国粮食,紧密围绕北方寒地大农业绿色发展和国家及区域现代农业发展重大需求,在水稻、玉米、大豆等主要作物生产全过程及农田基本建设等方面,形成了五个具有传统优势的特色方向:1)寒地现代化农业技术与智能装备;2)寒区农业水土资源绿色高效利用;3)寒地农村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4)农业信息化技术与智能装备;5)农业系统减排与固碳工程。为支撑上述方向,学科下设六个专业研究领域,配备稳定的导师队伍,具体如下:
(一)农业机械化工程领域相关方向(主要包括:智能水田农业技术与装备、玉米、大豆生产机械化智能化技术与装备、马铃薯全程机械化技术与装备、北方特色农产品加工技术与装备)
合作导师队伍:王金武教授、陈海涛教授、王金峰教授、王立军教授、郑先哲教授、迟媛教授、吕金庆教授、夏法锋教授、赵淑红教授、周文琪教授、唐汉教授、韩燕龙副教授。
(二)农业水土工程领域相关方向(主要包括:农业水土资源高效利用、农业水旱灾害过程模拟与防治、农业水土环境效应与生境健康调控、农业节水理论与技术、农业环境污染过程模拟与调控、寒区水利工程安全运行与管理)
合作导师队伍:付强教授、刘竹青教授、刘东教授、张忠学教授、汪恩良教授、刘继龙教授、王子龙教授、李茉教授、杨帆教授、侯仁杰教授、王一甲教授、崔嵩教授、孙楠教授、李天霄教授、邢贞相教授、姜秋香教授、孔凡英教授、董文财副教授、赵莹副教授、刘洁副教授、裴巍副教授、成琨副教授。
(三)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领域相关方向(主要包括:农牧废弃资源高值化利用、农村风能与太阳能综合利用、农业生物环境工程、农业农村“双碳”工程)
合作导师队伍:李岩教授、孙勇教授、程魁教授、郑国香教授、公维佳教授、秦丽元教授、孙孝政教授、王忠江教授、王丽丽教授、冯放教授。
(四)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领域相关方向(主要包括:地方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农业微电网与新能源发电、农业物联网与传感器、设施农业智能调控与能源管理、农业装备智能控制、生物系统检测与农业机器人)
合作导师队伍:房俊龙教授、李伟凯教授、张喜海教授、王立舒教授。
(五)农业人工智能领域相关方向(主要包括:粮食作物高效生产智慧化技术与装备、农田生境管控智慧化技术与装备、畜禽健康养殖智慧化技术与装备、农业知识工程与具身智能)
合作导师队伍:苏中滨教授、沈维政教授、谢秋菊教授、戴百生教授、魏晓莉教授、尹艳玲副教授。
(六)农业系统工程与管理工程领域相关方向(主要包括:农业机械化系统优化与管理、农业物流与供应链优化、水土资源优化利用与管理、智慧农业信息获取与利用)
合作导师队伍:乔金友教授、王英教授、王吉权教授、腾云教授、周延教授。
三、流动站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负责人:李岩
联系人:李蓉(农业机械化工程、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农业系统工程与管理工程)
电 话:0451-55190667
邮 箱:826595896@qq.com
联系人:刘玉华(农业水土工程)
电 话:0451-55191502
邮 箱:54233499@qq.com
联系人:李宁宁(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农业人工智能)
电 话:13836173701
邮 箱:liningning@nea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