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医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2023-05-22 浏览次数:

一、学科基本情况

兽医学科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国家“双一流”学科群涵盖学科。1998 年首批获一级学科博士点。2000 年首批获兽医专业学位授权点。学科的动物医学专业 2017年入选首批国家一流建设专业,现已进入“双一流”学科的第二轮建设,在历次一级学科评估中位于前列。

在人才培养方面,学科是世界动物胚胎工程高端人才培养的摇篮,以周琪院士为代表一批优秀毕业生,完成了世界首例克隆大鼠、世界首例克隆猴、世界首例克隆骡子、世界首例克隆雪貂、世界首例基因敲除猪等国际重大成果。进一步深化具有鲜明特色的 “721”“医教结合”“面向执业兽医制度下的高层次专业人才培养”以及本硕博连读班 “4+1+3”贯通式人才培养模式,优化课程体系,近年来先后编写了37部教材,其中主编国家级规划教材7部,其他全国统编教材13部,研究生教材7部。在注重理论教学的同时加强实践环节的培养,创建国内最大的动物医学类人才实训实践基地。

近年来学科师资力量稳定且明显提升。学科先后培育出国家优秀教学团队 1个,省级教学团队4个,省科研创新团队1个,省领军人才梯队4个,另有4人入选省“头雁”团队。共有教职工112人,其中具有正高职称37人,副高职称29人,其中国家教学名师1人,“万人计划”入选者1人,青年长江学者1人,“百千万人才”入选者1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教指委副主任委员1人,学科评议组成员2人,农业农村部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2人,龙江学者5 人,省杰青3人,省教学名师3人,霍英东基金获得者4人,学科青年拔尖人才发展势头良好。

在科研及社会服务方面,“兽医学”学科聚焦学科发展前沿与行业重大需求,围绕畜禽重大疫病的关键防控技术和新型兽药产品领域,开展理论创新、应用基础研究,注重原始创新和科研产品产业化,形成特色研究方向六个,近五年来期内承担科研项目245项,科研经费1.26亿,新增国家重点研发专项目1项,国自然重大项目3项、省部重点项目8项,国自然53项,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3项(分别排名二、四和七名)、省科技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3项,发表SCI论文895篇,ESI高被引论文32篇,热点ESI 6篇,Top期刊文章241篇,最高影响因子达38。建设“黑龙江东北东大动物医院”和“东北农业大学动物疾病与有害物质检测中心”,积极推动校企合作,获得国家二类新兽药证书4项,国家行业标准5项,省行业标准4项。获得重点横向课题12项(50万以上),实现新兽药证书、专利等科研成果重大转化12项,目前获得转化和合作费用达2100万。

在国际交流方面,构建开放式多元化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平台,拓展师生国际化视野。近年来先后派出 43人次赴境外学习交流,另派出 126 人次赴境外参加学术交流会议、短期培训和夏令营等活;进一步加快执业兽医国际培养步伐,先后与东京大学、首尔大学签订合作协议,开展动物肿瘤防治和小动物针灸等方面的合作项目 6 项,已培养研究生 16 人;注重国际人才联合培养项目的建立,分别与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德国汉诺威兽医大学签订了研究生培养和定期实习合作协议,另与 4 家国外著名大学签订意向协议;中美 121、DVM 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研究生吴雨虹获得 DVM 资助培养资格,实现东三省在此方面 “零”的突破,并为学科诊疗团队走向国际化奠定基础。

目前本学科共有教授37人,博导34人。可用于本学科办公和试验室的面积超过10000平方米。

二、主要研究方向及导师队伍

(一)基础兽医学领域相关方向(主要包括:动物生理学、兽医药理学、兽医病理解剖学)

合作导师队伍:李术教授,姜晓文教授,李继昌教授,刘芳萍教授,李艳华教授,盛尊来教授,李广兴教授,马德星教授,高雪娇副教授,陈春丽副教授。

(二)预防兽医学领域相关方向(主要包括:兽医微生物与免疫学、兽医传染病学、兽医寄生虫与寄生虫病学)

合作导师队伍:李一经教授,唐丽杰教授,葛俊伟教授,乔薪瑗教授,张文龙教授,崔进教授,李巍教授,路义鑫教授,宋铭忻教授,高明春副教授,曹永生副教授。

(三)临床兽医学领域相关方向(主要包括:兽医外科学、兽医内科学、中兽医学)

合作导师队伍:王洪斌教授,刘云教授,范宏刚教授,张建涛教授,徐世文教授,李艳飞教授,李金龙教授,张志刚教授,张子威教授,郭梦尧教授,林洪金教授,于文会教授,曹峥副教授。

三、流动站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负责人:范宏刚  

联系人:孙喜娟  

电   话:0451-55190263

邮   箱:3537576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