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2023-05-16 浏览次数:

一、学科基本情况

畜牧学科始建于1948年,秉承“厚德、笃学、崇实、尚新”的办学理念,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点,已成为国家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重要基地。70多年来,为国家培养了2万多名各类专业人才。畜牧学一级学科于1995年获准建立博士后流动站,2000年获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该学科覆盖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 、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动物生产、水生动物保护与生产4个二级学科,经过多年建设,畜牧学一级学科现有1个国家重点学科(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2002年),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2007年),2个农业部重点二级学科(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1999年、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1999年),2个黑龙江省计委立项的“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1997年、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1997年),2个 国家计委立项为“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1997年、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1997年)、2个黑龙江省人事厅重点二级学科(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2002年、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2002年),1个省教育厅重点一级学科(畜牧学2007年),1个省重点学科群(养殖业学科群2007年),2个黑龙江省教育厅重点二级学科(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2007年、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2007年),黑龙江省重点专业(动物科学专业2006年)。2016年第四轮学科评估中畜牧学评分为B,2021年第五轮学科评估中进一步提档升级。

科学研究一直是学科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全体教职工的努力,无论在承担项目的数量和质量方面均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近年来,学科共主持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300余项,其中包括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60项,国家级项目子课题和省部级项目90项,累计获得科研经费 超过1亿,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第一完成单位1项,参与完成单位2项)、省部级科技奖励15项。近两年,发表科研论文 470篇,其中SCI收录论文326篇,中科院一区68篇,影响因子10分以上文章20篇,单篇影响因子最高为19.709,授权发明专利57项,制定黑龙江省地方标准20项;承担横向课题51项,总经费427.91万元。

学科目前已经形成了若干个在国内外有影响、有特色的研究方向,包括非粮型饲料资源研发、动物福利与健康养殖、家禽遗传育种、猪营养代谢与调控、反刍动物饲料资源开发和精准饲养、饲用抗生素替代技术、水生动物保护与健康养殖、动物繁殖生理与技术、猪遗传育种等。
目前本学科共有教授34人,博导39人。可用于本学科办公和试验室的面积超过9743平方米。

二、主要研究方向及合作导师队伍

(一)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领域相关方向(主要包括:家禽遗传育种、猪遗传育种、动物繁殖生理与技术等)

合作导师队伍:李辉教授,王宁教授,张慧教授,王宇祥教授,王守志教授,王希彪教授,杨秀芹教授,张贵学教授,姚玉昌教授。

(二)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领域相关方向(主要包括:非粮型饲料资源研发、猪营养代谢与调控、饲用抗生素替代技术等)

合作导师队伍:单安山教授,石宝明教授,冯兴军研究员,董娜教授,李垚教授,马得莹教授,李建平教授,马清泉研究员。

(三)动物生产领域相关方向(主要包括:反刍动物饲料资源开发和精准饲养和动物福利与健康养殖等)

合作导师队伍:张永根教授,包军教授,辛杭书教授,刘洪贵教授。

(四)水生动物保护与生产领域相关方向(主要包括:水生动物病害防控、水生动物营养与饲料)

合作导师队伍:刘敏教授、杨雨虹教授。

三、流动站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负责人:刘忠华  

联系人:国 辉

电   话:55190264

邮   箱:neauguohui@163.com